湖南涟源:“屋场会”架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
“看到家乡变化这么大,与其外出务工,不如依靠景区,围绕游客服务,开个饭店或者商店创业致富......”近日,湖南省涟源市湄江镇朱岩村服务中心,一场鼓舞人心的“屋场会”正在召开。
一个屋场,几条板凳,没有主席台,没有音响,在该镇镇党委书记颜敏的带领下,镇相关干部、村组干部、党员和群众围坐在一起,围绕朱岩村近几年的发展和乡村振兴,畅所欲言,各抒己见。
朱岩村位于涟源市湄江镇西北部,地处湄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。近年来,朱岩村召开了一系列的“屋场会”,共同商讨乡村环境治理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振兴等内容,取得了良好的反响。不只是朱岩村,早在2019年,涟源市委就出台了《关于涟源市全面推行“屋场会”的指导意见》,将“屋场会”工作法作为发挥群众自治主体作用、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发展、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点工作来抓。截至目前,涟源市503个村(社区)共召开“屋场会”15000余场,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52起,帮助群众解决问题3137个,逐步形成了创新基层治理的“涟源模式”。打破了过去只召集党员、组长、自治组织成员等固定人员议事的习惯,涟源“屋场会”把更多的普通群众、特别是乡贤、贫困户、上访户、经济能人、志愿者队伍等吸纳了进来。
当面锣、对面鼓,涟源“屋场会”拉家常式的讲政策、讨论问题、宣讲知识、调处矛盾,紧紧依靠群众,用群众自己认可的方式解决问题,做到了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管,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当“主角”,最大限度做到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乡,矛盾不上交”,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“感谢政府,感谢工作站,感谢法院,解决了我们两家多年的不痛快,工作站做得好!屋场会开得好!”近日,涟源市杨市镇赛里社区的居民邓某高兴地说道。2020年2月,该镇居民邓某因建房,与邻居谢某夫妇进行协商,占用其屋前菜地修建道路,同时邓某向两人支付5000元现金,邓某在该路段铺设石子用于车辆通行。由于双方没有任何书面协议,邓某认为可以永久通行,但谢某夫妇提出,邓某所付的5000元只是菜地恢复和道路维修费用,只允许建房通行。自2016年以来,双方矛盾频发,积怨多年。2019年11月及2020年5月,谢某夫妇先后两次在该道路上设置障碍物阻止邓某通行,双方矛盾升级。经杨市镇赛里社区调解未果,邓某遂向涟源法院提起诉讼。
其实该案案情并不复杂,但双方都不愿意让步,致使矛盾难以消解,甚至越积越深。涟源法院枫坪法庭受理此案后,综合案件情况和双方当事人诉求,将案件委派至杨市镇诉源治理工作站开展调解。杨市镇诉源治理工作站主动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,多次组织法庭、司法所和社区干部进行实地勘察和入户调解,并充分借鉴“屋场会”经验,将双方当事人拉到一起,通过耐心细致的释法明理,双方当事人最终就相邻通行问题达成调解协议。
“干部多跑路,群众少跑路或不跑路”,据悉,涟源市党员干部始终贯彻落实这一原则,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,对于排查上报的矛盾纠纷,党员干部主动上门推心置腹的讲政策、群策群力想办法解决问题,尽力给予群众最大的帮助。
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、市长刘杰也多次参加“屋场会”听民声,为群众排优解难。涟源市委、市政府牵头,各级各部门主动跟进,形成合力,通过推广“屋场会”工作法为抓手,架起与群众沟通桥梁。近年来,群众参与“屋场会”热情高涨,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,涟源“屋场会”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,已成燎原之势,甚至在全省范围内获得推广,“屋场会群众工作法”正在形成“涟源经验”。
据统计,截至目前,涟源市503个村(社区)共召开“屋场会”15000余场,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52起,帮助群众解决问题3137个,使30余户老信访户成功息访。2019年,涟源市综治民调得分创历史新高,排名娄底第一,成功从省信访工作重点调度县(市)退出,并获评全省综治工作优秀县市。2020年,涟源市成功创建“省级平安县市”,涟源“屋场会”改革先后被评为娄底十佳改革案例、省社会治理创新试点项目、全国“创新社会治理”优秀案例,涟源市进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。